近期 A 股医药板块回暖,资金布局热情持续升温,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亮点。数据显示,医药类 ETF 迎来密集资金净流入,不仅连续 4 个交易日合计吸金超 4 亿元,更有核心创新药 ETF 在近一个月内斩获超 16 亿元资金加仓,直观反映出市场对医药板块估值修复与成长潜力的强烈信心。这一资金动向背后,是板块基本面的持续改善、政策端的精准赋能以及细分赛道的业绩爆发,多重利好共振下,医药板块正迎来四季度估值修复的关键窗口。

从业绩基本面来看,医药生物板块的复苏态势已明确显现。2025 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,板块整体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7.7%,毛利率稳定维持在 31.4% 的水平,环比改善趋势尤为清晰,结束了此前连续多个季度的调整态势。在板块整体回暖的背景下,细分赛道呈现明显分化,创新药板块成为绝对的增长引擎。多家创新药企凭借核心产品商业化放量与 BD 出海首付款确认,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,其中 2025 年第三季度创新药板块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高达 36%,归母净利润更是从去年同期的亏损 5 亿元转为盈利 15 亿元,季度环比持续攀升,彰显出行业在国内外业务共振下的高成长性。与此同时,作为创新药产业链核心支撑的 CXO 板块也迎来底部反转,2025 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0.9%,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更是飙升至 47.7%,订单数据的显著改善预示着行业中高速增长趋势有望延续至 2026 年。
政策端的密集利好为医药板块的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。10 月底,国家医保局、药监局相继发布规则优化文件,医疗新基建第二批 500 亿元资金同步启动投放,形成了从准入效率、支付保障到产能落地的全链条政策支持。其中,医保目录调整机制的优化尤为关键,将创新药从获批到进入医保谈判的空窗期从 12 个月压缩至 6 个月,大幅缩短了企业现金流回正周期,以某 8 月获批的国产 PD-1 抑制剂为例,新规落地后其有望于 11 月进入谈判名单,2026 年一季度即可实现商业化放量,比原预期提前至少半年。创新医疗器械审批效率也同步升级,特别审查周期从 90 天压缩至 45 天,加速了优质产品的市场落地进程。医保续约梯度降价规则的新增,更将头次续约未达销量预期产品的降价幅度下调至 5%-8%,有效降低了企业盈利不确定性,为创新药的长期商业化保驾护航。
海外市场的突破与流动性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打开了板块成长空间。10 月份以来,国产创新药 BD 出海交易密集落地,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总交易额高达 114 亿美元的全球战略合作,创下国产创新药 BD 交易新纪录,翰森制药、奥赛康等企业也相继披露重磅授权合作,首付款与里程碑付款为企业业绩提供了直接支撑。这一趋势的背后,是中国创新药企在 ADC、双抗等新兴赛道建立的全球竞争力,以及跨国药企对优质管线的迫切需求,标志着国产创新药已逐步进入全球主流梯队。与此同时,海外流动性宽松环境为医药板块带来了估值提升的外部支撑,叠加 A 股市场整体情绪回暖,为医药板块的估值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当前,医药板块正处于业绩拐点显现、政策红利释放、资金持续流入的多重利好共振期。创新药的商业化放量与出海突破、CXO 板块的业绩反转、医疗设备的政策驱动增长,共同构成了板块的核心成长逻辑。对于市场而言,随着基本面改善的持续兑现与政策利好的逐步落地,医药板块的估值修复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,其中具备核心研发实力、商业化能力突出与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将先受益。在资金与产业的双重推动下,医药板块正从调整周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,为投资者提供了兼具安全性与成长性的布局机会,也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全球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